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头条挖知乎的墙脚?知识付费已经走火入魔! | 冰川观察

2017-08-31 连清川 冰川思享库


包括了悟空问答、喜马拉雅FM、得到App在内的多数知识付费平台,是没有知识的,他们连基本的认知盈余都没有。他们不过是蹭了内容创业的热点,制造了一些概念,来跑马圈粉而已。



“恶魔奶爸”是谁?我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东西。据说是一位从事情感和职场的大V。真抱歉,情感专家自从连岳之后,我就没怎么更新过了。

 

冯大辉我当然是知道的,我比较经常追看他的小道消息,互联网圈内的毒舌和洞悉,你绝对值得拥有。

 

这是两位据说被“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从知乎上挖角的大V,年薪高于白领。前一位跳了,后一位没跳。没跳的原因是年薪早就超过了百万,对于悟空问答“会他妈的在乎你一个问题给我500”?


▲引发此次事件的是恶魔奶爸的一条朋友圈


我们先跳开一笔,说一下知识问答这件事情。其实近年最早爆红的知识问答是语音问答社区分答。不过,真正令分答爆红的,可惜并不是知识分享,而是因为王思聪的加入。分答厉害的地方,在于用网红炒红了问答,这件事情本身和知识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知识付费在2017年进入了一个火爆期,不仅仅是分答和悟空问答的红火,包括喜马拉雅的知识付费产品、小密圈、小鹅通,只要和知识挨得到一点边的,都开设了和知识付费相关的产品。我曾经接到过许多传统媒体所开设的知识付费的邀请,对我的要求都是,有时间您就写点。

 

我有一点迷惑:知识付费产品和我原来写稿子的差异到底在哪里?我所理解的知识付费,其实是我们这些学过一点文化知识的人,利用自己的认知盈余,加上互联网的手段,用以解决许多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需求的不足。它的根本,应该是知识的变现。它应该和写稿子不同,写稿子是知识输出。

 

知识输出是一种专业需求,也基本上是职业行为。而认知盈余,更多的是通过业余的时间,进行“多余的知识”的变现——当然,知识变现也可能变成一种主业。但是我可不可以不客气地讲:知识变现和知识的多少其实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好吗?



关键的问题是:认知盈余是您得有盈余才行。现在的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群类似于陈安之成功学的人兜售自己并没有盈余的知识,而更多的是一些知识的幌子和认知的骗子。那些缺乏对知识基本把握的人,在各种平台上肆意地兜售虚假的知识。知识付费已经进入了走火入魔时代:真正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并没有通过知识付费而获得好的报偿,那些善于包装和炒作自己的人成为了知识付费的受益者。

 

我所了解的真正的知识大家,真正有“认知盈余”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各类的付费平台上,而是在书里。比如我现在在读葛兆光老师的《且借纸遁》。他读过的书,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无所不通。但是他没有去知识付费,而只是变成了一本书,换不来太多钱的书。

 

认知盈余应该是怎样的?比如一个电工,他对于家庭的电器使用技术极其精通,他能够通过一个小时的简单指导,就能够让你懂得如何善于布置和维修家里的电器,可以做到家庭电器维护基本不求人。这就是认知盈余;再比如说,一个4A公司里的文案,对于如何制作客户的文案具有强大的知识,她开设了一个东西叫做“像打动客户那样写情书”,这就叫认知盈余。

 

我曾经最喜欢写字的地方是FT中文网。说真的,它的稿费实在低得要死,在2010年前后那个时间段里,它的稿费基本上是我给其它媒体写作的一半左右。但是我死心塌地地给它写了几年专栏。因为它的品味、它的追求、它的价值观。我既不会给知乎写,也不会给悟空问答写,前者因为我没有认知盈余,后者因为品味不足。


▲FT中文网截图


知识变现从来都不应该是依靠所谓的知识付费来实现的。一个拥有好的营销知识的人,应该是一家营销公司的高管,或者是独立的策划人;一个拥有好的历史知识的人,应该在一所好大学里,依靠教书和写书获得良好的收入;而一个情感专家,可以通过各种的书和电视节目(包括了YouTube)获取专业性的报酬。然而在中国,知识付费平台的兴盛恰恰是因为这个社会缺乏真正的知识,以及真正的知识缺乏得到好的报酬的途径。

 

所以,我要告诉你的真相是:包括了悟空问答、喜马拉雅FM、得到App在内的多数知识付费平台,是没有知识的,他们连基本的认知盈余都没有。他们不过是蹭了内容创业的热点,制造了一些概念,来跑马圈粉而已。

 

互联网时代惯于制造概念和热点,以便于制造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其根本的社会机制是:真正的知识在这个时代里面是被忽视的,所有人通过速食知识,企图一步登天地进入暴富阶层。罗振宇、papi酱、咪蒙们给这个时代最恐怖的结果就是,他们让一群没文化的人,都已经认为可以通过文化来实现一夜暴富。

 

张一鸣在回应中说:“知识应该分享的。我们只是鼓励创作。”不过我猜他内心里面更加认同的是后面一句:“只是要做好匹配”。



其实我对于知乎向来有着好感。因为我看多数知乎里面的答主都是出于自愿,而非出于获利来进行回答的。知识分享的快乐并不是出于赢利,而是纯粹地就是出于知识分享的目的,这才是认知盈余的根本。


如果因为知乎本身的发达,然后创始人赚到了钱,我们就可以埋怨知乎并没有给答主利益分成?冯大辉在知乎上去回答问题,出于快乐,因为他有认知盈余,又乐于分享,他的职业在别处。一处知识两下欢,这多好。


大家哭着喊着抱怨平台不给利益,是因为你知道依靠自己的知识赚不到钱,所以你心生怨恨。但这不是知识分享平台的本质。

 

可惜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就是这样的,只要有一个好的产品出来,就一定有千千万万个模仿者出来,通过恶性竞争把你往下拉。这是一种通病,你不用这个手段,你就很难把你的估值拉上去。

 

通过认知盈余来获取利润的几乎所有的项目,都不过是打着认知盈余的羊头,卖着成功学的狗肉;而那些没有知识的知识混子,到处兜售些书本上的残羹冷炙,就是现在多数“知识付费”的本质。



其实今日头条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公司,只是被“恶魔奶爸”给捅出来了,所以好像唱了“独搅戏”,其实知识付费领域,早就是一个“搅局”。


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方法论来说,今日头条所做的事情也没有错,作为一家中国最重要的内容分发平台,它不可能不追赶上知识付费这班车。只是张一鸣的确透露了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真相:今日头条买了许多内容,其实并不在乎它们是否真正的内容,“匹配”才是张一鸣真正关心的。

 

从认知盈余和知识变现的角度上看,这的确有点肤浅。


(投稿邮箱:622007913@qq.com)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实习编辑  莫子野)



连清川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最近更新


“小朋友画廊”:掏一块钱,满足你朋友圈晒爱心的需求


所谓的年龄鄙视,就是一场争夺社会资源的代际战争


章莹颖案的看客们,请不要让善意带有附加条件


中国人何时才能吃到麦当劳的无抗鸡?



汇聚思想,分享观点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